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

巾帼力量|龚巧玉:致力生态文明的联合国女院士

巾帼力量|龚巧玉:致力生态文明的联合国女院士

巾帼力量|龚巧玉:致力生态文明的联合国女院士

巾帼力量|龚巧玉:致力生态文明的联合国女院士

  2017年7月23日,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龚巧玉女士,荣获“2017华人榜科学奖”荣誉。华人榜国际评审委员会、华人榜全球行颁奖礼组委会为龚巧玉做出的评语为:鉴于龚巧玉院士毕生致力于水生态的地质勘探研发事业,为中华民族和世界水生态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全球华人的榜样,国际社会的典范,龚巧玉院士所取得的人生成就和杰出贡献,将永久记录和保存于剑桥世界华人荣誉史册中。2018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龚巧玉被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授予教育功勋章。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现全球人居评委主席阿瓦鲁赞誉其为杰出的中国女性代表。

  缘定水文,从关中到北京

  龚巧玉生于1955年,祖籍为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出生成长于陕西省周至县。龚巧玉既有湘女的灵秀、聪慧,又有陕西人的坚韧、豁达。她上小学时,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同时具有与生俱来的组织管理能力。中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不满17岁的她,从热情、淳朴的孩子眼里,读懂了那些农家子弟对知识的渴求,她心中好像揣着一团“火”,决心将自己的青春、汗水和爱心都献给教育事业。

  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她肯于吃苦,善于钻研,成绩优异,不久她就被推荐上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但是造化弄人,阴差阳错中她却被西安地质学校录取。领导和老师们都劝说龚巧玉不要太在意哪所学校哪个专业,只要走出去,或许能闯出自己的新天地。龚巧玉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

  龚巧玉在西安地质学校开始接触到地质学,在如饥似渴的学习中,扎实的专业基础成为龚巧玉以后的事业腾飞的基点。龚巧玉回忆年轻时的求学经历,刚入校在选专业时,一位好心的老师为龚巧玉当参谋,劝她学习水文地质。冥冥之中似乎是天意,让这个迈进校门的小姑娘一生与水文地质、生态文明结缘。

  1976年龚巧玉毕业后,在陕西省地质矿产局经历了十几年的野外水文地质工作,足迹踏遍了渭南、蓝田、华阴、周至等关中地区,后来西安地质学校升级为西安地质学院,龚巧玉又回到母校就读,并于1985年从西安地质学院本科毕业。关中号称“八百里秦川”,南抵秦岭,北至黄土高原,东到潼关,西到宝鸡,呈东西延展的矩形,东、西两侧分别与山西、河南、甘肃等省交界,南北与陕南山地景观区和陕北黄土高原景观区相邻,是陕西经济和文化的精华所在。关中缺水人尽皆知,为了缓解缺水的问题,关中人房子大多半边盖,这种房檐水都滴进自家院落,收集屋顶流下的雨水到窖里,可以解决缺水的问题,需要的时候,把水从地窖里打起来存放在瓮里。面对关中百姓缺水严重,她发自内心喜欢上了水文地质专业,从此便萌发了“要一辈子从事找水事业”的念头,解决贫困山区农民没有水喝的难题。

  野外地质工作经常风餐露宿,高山峡谷和风霜雪雨让她饱尝艰辛。夏季,万木葱茏,毒蛇横行,她曾经一天下午遇见十几条蛇,去山里工地填图,有时吓得她都不敢走路了;秋天,黄叶飘飞,野狼出没,一天晚上龚巧玉去检查井架,几只狼从井架下依次穿过,眼睛泛着蓝荧荧的光;隆冬,零下十几度,大地一片苍茫,在18米高的井架上操作,手一会儿就被冻僵了。但她始终无怨无悔,咬牙坚持。张村隶属于蓝田县泄湖镇,村子不大,田畴交错,鸡鸣犬吠,鸟啼之声不绝于耳,就是这样美丽、安静的山村,却异常缺水。为解决张村吃水难的问题,龚巧玉所在的地质勘探队,经过精心勘察,找准打井的具体位置,连续奋战,终于成功打出一口深水井。

巾帼力量|龚巧玉:致力生态文明的联合国女院士

  与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阿瓦鲁先生(右一)

  “有水了!”当看到那清澈的井水带着地温喷涌而出时,张村上下都沸腾了,群众奔走相告,一位年近七十岁的老大娘,捧着清澈的水,兴奋地说:“我一辈子都没有喝过这么甜的水。”在这之后,当地百姓,一见到她就交口称赞:“地下有水,没水,这个女娃娃知道。”

  从1980年到1991年,龚巧玉在陕西省第一水文队任工程师,主要负责国家科委与计委重要项目普查填图以及黄土高原地下水综合开发利用与治理等工作。她干事业义无反顾,激情满怀,就像《勘探队之歌》所唱的:背起我们的行装,攀上那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着富饶的矿藏……她在工作中苦干加巧干,又善于总结,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一线实践的基础上,龚巧玉经过长期的归纳和总结,使之上升以理论的高度,撰写的论文《黄土高原地下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荣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1年,龚巧玉从西安辗转到北京,继续奋战在地质专业领域第一线,在北京市城建勘察设计院担任工程主持人及生产经营部副部长、部长等职,完成了数十个北京市重大项目的经营、管理、勘察、设计及施工。其中涵盖了大量的地铁、地面交通及房屋建筑等。在全面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龚巧玉与时俱进,关注钻研生态环境发展,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理念,把地质工作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回忆起初到北京的激情岁月,龚巧玉至今仍留恋那时的繁忙和拼搏精神:“我觉得在北京工作一年相当于在西安工作三年的工作量,这个时候是我技术上突飞猛进的一个关键时期。不但要求自己业务上拔尖,而且在生态环境治理上迅速提高,同时也开始参与经营管理工作,顺应时代大潮走入了市场。”

  20世纪90年代的首都北京,城市建设进入高潮,“城市地质”作为全新领域,进入决策者的视野。在对北苑居住区的勘察过程中,龚巧玉敏锐地发现了城市地质断层问题,并大胆地提出解决方案,为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首都人民的安全,消除了重大隐患,获得了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她据此写出的论文《北京北苑居住区第四系断层走向勘察》被收入《中国科技发展经典文库》,并在国际上获得科技人才一等奖。

  龚巧玉从水文地质起步,凭借着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骄人的地质工作业绩晋级高级工程师,完成了中国人民大学经管专业研究生班学业;1999年,龚巧玉被中央组织部和原广电部评为“巾帼英豪”,2003年全国妇联彭珮云主席授予其“华夏巾帼”奖章;2004年被中国女企协评为“杰出创业女性”,并担任中国发展经济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

  每棵大树,都曾只是一粒种子。龚巧玉将人生的种子,种在大地,扎根于地质沃土,长成葱茏之树,暖人的绿意。她致力于地质勘察领域,始终坚守着为人民群众找水谋幸福的初心,诉说着绿叶对根的情意。

  上善若水,在联合国舞台上传播中国声音

  龚巧玉把“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美德,作为自己处身立世的准则,像水一样,以自己宽广深厚的胸怀,美好的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走过了40多年的风雨历程,龚巧玉在地质勘察领域经年累月的科研积累,让她感悟到更高层次的“生态文明”殿堂的深刻内涵。用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驭地质工作,龚巧玉许多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广泛关注。

巾帼力量|龚巧玉:致力生态文明的联合国女院士

参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又称“里约+20”峰会

  2005年同中国女企业家代表团正式出席联合国成立六十年大庆,并接受安南秘书长宴请,同年成为世界和谐基金会理事。2006年,龚巧玉被联合国推荐到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并于2008年11月,成为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妇女)。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科菲·安南先生和世界友好理事会主席布朗先生曾多次接见龚巧玉, 勉励她在全球生态保护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2009—2011年,她连续3年参加联合国召开的“可持续发展大会”,主要负责水文、地质、气象、生态方面研究工作。她曾代表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先后参加了在日本召开的第9届女企业家大会, 在美国、英国、瑞士等国召开的世界妇女创新大会, 以及在东南亚各国召开的经济开发与交流活动。2013年,龚巧玉院士在德国柏林参加了“全球人居范例及城市交通新能源”会议,同全球人居论坛主席探讨了关于人类居住环境的问题并上报《以地质历史看全球气候变化》的论文。

巾帼力量|龚巧玉:致力生态文明的联合国女院士 

龚巧玉院士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发言

  由于在专业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2015年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庆典上,龚巧玉作了主题发言,向世界介绍中国的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成就。其发言从认识到认同,从水资源到生态,从中国到世界,高屋建瓴,发人深省,发言如下:

   尊敬的潘基文秘书长:

  尊敬的各国领导人: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好!

  今年欣逢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我很高兴同在座的各位知名专家学者及各界嘉宾一起共同探讨全人类可持续发展事宜。

  十年前的今天,我们也是在这里接受科菲·安南秘书长为千年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任务!今天同大家一起分享和见证十多年来世界各国人民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域为消除贫困、普及教育、保护环境、全球合作、促进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并且为千年发展目标所取得的成绩而感到荣幸!

  七十年来联合国为人类发展事业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强大支持,也为国际发展合作注入了旺盛的活力。我们中国女企业家协会成立于1985年,是中国国内唯一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女企业家联合组织。现有省、市、自治区级团体会员九十个、直接间接个人会员数万名。中国女企业家协会自从2000年取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后,与联合国发展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不断拓宽,使我们真正架起了中国女企业家与世界各地企业家联谊、交流、贸易、合作的桥梁!

  我们不仅在传统事业上做出了贡献,对当今世界上人们生活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研究,细致思考。针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我们建立了振兴科技忠孝基金、寻根问祖历史文化研究基金、妇女儿童健康基金等。培养学子热爱祖国,孝敬父母,热爱大自然,要有信仰、有追求,有感恩之心、有敬畏之心,使德智体能全面发展。

  我们还有侧重的解决社会的热点问题。这些工作对社会的安定团结、稳步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我们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从十几亿年的冰川地质学家中找到答案、对地下水、地表水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治理追索到了4200多年前的中国水神共工的治水观点和理念。

  三句话不离本行,我是学水文地质的。在中国的北京、西安、湖南、福建等地做过城市供水、农业、工业用水等方面的工作。现在就水的问题结合近40多年来的工作阅历,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水是生命之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体内含水量达70%。我国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水不愧为百药之王。依据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统计数字得知每天死于与水有关的人有3500-4000人。2013年8月20日在塔吉克斯坦国际水合作高级别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强调:“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人类发展!”。2015年7月6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报告》 其中一条显示“无法获取改善的饮用水源的人口减半的目标”。可见加强水源改善对于消除贫困、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对于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来说至关重要,也必须被置于2015后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位置。

  但是又怎样才能管理好水资源呢?近年来我们国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各部委共同编制了水污染防治10条:1、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2、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3、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4、强化科技支撑;5、允许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6、严格环境执法监管;7、切实加强水环境;8、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9、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10、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国家用上述10项措施来确保水源的改善及合理利用。我们还进行了全国的水文地质填图、对于黄土高原、秦巴山区、关中盆地以及沿海地带地下水的综合利用和治理己收到了可观的效果。但是,根治全球水资源短缺和贫水富水不平衡与环境越来越恶劣的问题还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借助国际经验和国际资源推动建立起一个《全球水污染防治与合理开发利用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中饮用水的问题!

  众所周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手段的多样化,地球越来越小、水资源越来越少、 各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的命运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共荣,一损俱损!

  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成立全球的水、 大气、土壤的综合研究机构势在必行!现在我们己同中国北京大学工学院筹备全球最大的水土气研究中心,和世界各地的水文、地质、气象等方面的专家一道整体研究水资源的补、泾、排系统。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一个整体的规划,为全球的水、大气、土壤得到更好的保养和修复,让自然界的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让各国人民能够在美好蓝天之下,安全的地球之上,过着没有战争、没有贫困、没有各种污染的幸福生活,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完整的地球、蓝色海洋、安全的饮用水水源!

  龚巧玉借助联合国舞台,传播中国的环保的理念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愿景,为世界贡献东方智慧和文化。

  报效乡梓,倾力家乡生态文明建设

  心系家乡,情牵故土,龚巧玉关注家乡生态环境建设,用自己的专业回报社会,把绿叶对根的情意洒向祖国大地。

  几十年过去,忙碌和辛劳占据了龚巧玉的整个生活,然而,在她的内心深处,仍埋藏着对家乡浓郁而深沉的爱。2010年11月16日,首届湖南省娄底商界大会成立,迎来了一批创业在外的娄籍商界精英。凭借在地质勘察领域中的杰出贡献,龚巧玉受邀回到家乡,她提出的要把关注生态安全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理念,成为大会的焦点。

  龚巧玉从世界形势着眼,结合目前国内建设和她所负责工作的实际指出,社会发展的趋势实际是人类的生态文明进步史。湖南娄底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资源;只有生态文明了,生态安全了,社会才能发展,人类才能前进。对于家乡,龚巧玉建议娄底市要做好生态方面的总体规划和设计,从现在着手,一张白纸画最好的图画。

  同年六月,受娄底市委、市政府之邀,龚巧玉和近20名娄底籍在京院士、博士回到家乡,开展“科技与创新”考察调研活动。在三天的时间里,龚巧玉与几位院士博士一起,实地考察了娄底各县市区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对家乡旅游、文化等各项事业如何结合优势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为力促娄底生态朝国际生态示范区方向发展,龚巧玉曾把信息产业部中国湖南3G名址赠与家乡,希望市政府拿到这个名址以后大做文章,把娄底宣传出去,把好的策划、好的人才、好的项目引进来,关注并助力家乡生态环境发展。

  身兼联合国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发展经济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的多重角色,龚巧玉的繁忙程度超出常人想象。尽管公务缠身,她仍然经常深入各地宣传倡导生态文明理念。龚巧玉常说,生态文明是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需要我们积极投身其中。

  2014年3月,由龚巧玉担任技术监督的智慧城市建设工程——福建省“罗源湾滨海新城”项目,经她推荐参赛,荣膺“全球滨海宜居新城”大奖。从龚巧玉的具体工作中让我们感到,进入新时代的神州大地正在从生态文明进步中受益。

  龚巧玉院士在学术界出版的论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从地质历史看气候变化》《企业家思想经典宝库》《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共工精神震环宇、承前启后起航程》《敬仰水神、保护水源》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她在地质勘察领域当中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广泛关注。

  龚巧玉从中吸收了大量实践所需的经验和现代知识,同时也让自己的目光看得更远,思想的触角伸得更长,希望国家建设更多的生态城市。她希望各地充分重视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安全问题,保护生态安全,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忠孝基金,六十岁生日时的义举

  个人出资建立“忠孝振兴”基金,是龚巧玉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优秀女科学家与女企业家的代表,龚巧玉在她60岁生日时,个人出资建立“忠孝振兴”基金,这在北大这所百年学府尚属首例,开社会捐助活动的创新之举。体现了龚巧玉胸怀大爱、忠孝双全的高尚品格。她由衷希望北大发扬忠孝传统,把关怀社会的事业做大做好。

巾帼力量|龚巧玉:致力生态文明的联合国女院士

  向北京大学捐款建立忠孝基金

  在隆重热烈的捐赠仪式上,龚巧玉动情地说:“今天的捐赠既是对社会的回馈,也表达对自己母亲的缅怀之情,希望通过设立基金帮助更多女性成就自我、宣扬美德”。北大相关领导感谢龚巧玉的义举,表示她的慷慨善举将有助于培养更多杰出的女性人才,进而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爱国爱家的精神发扬光大。

  龚巧玉甘于奉献、敬业、专注的个人品格,以及在多个领域的建树,让北大师生由衷地钦佩,纷纷表示,有幸受益于龚巧玉这样的有识之士提供的丰富资源与发展平台,一定不负希望与重托,通过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力量。

  龚巧玉认为个人事业和家庭幸福对于女性同样重要。即使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应自立、自强、自尊、自重,只要选对方向坚持不懈,女性也能做出不亚于男性的成就。在捐赠仪式上,龚巧玉鼓励学生们要干好事业、热爱家庭,要始终保持一颗大爱、宽容的心。

  谒祖寻根,心系京华水源

  乾隆皇帝诗云:密云古雄郡,山川何壮哉。

  密云位于北京的东北部,有京师锁钥之称;“燕山明珠”密云水库,是首都重要的水源地。密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是适合人类居住的沃土,先人世代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历史篇章,尤以北京历史遥远的共工城而闻名。

  北京地区民间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之说。可密云地区却有“先有共工城,后有北京城”之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共工是上古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发明了“筑堤蓄水”之法,治水失利后被舜迁徙幽州(今不老屯镇的燕落村南),被尊为水神。共工的本质是水,被尊为水神,水神就是以龙为原型的神。关于此事,《尚书》《孟子》《史记》等古代典籍都有记载。唐《括地志辑校》云:“故共城在檀州燕乐(燕落)县界。”由以上记载可以进一步明确共工被派驻之地在密云燕落村附近。这也充分说明,共工城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古城,距今已有4100多年,比公认的北京地区最早的古城,房山区琉璃河商周古城尚早1000多年。

  共工与龚、洪两氏渊源颇深,因为共工是龚、洪两姓的始祖,从共工城位于密云这一重要证据来看,密云是龚、洪两姓的发源地之一。龚巧玉于2006年开始寻根水神共工后裔龚氏、洪氏的发祥地,从陕西—湖南—江西—福建—河南—密云,是天意还是机缘?2013年10月10日,偶然之中她从交通台的广播中,听到密云有一座淹没于库区的共工城。她异常兴奋,当天下午就来到了不老屯。来时天空浓云密布,当她们和镇政府工作人员简单交谈完后,沿着水库岸边的路返回北京的时候,乌云密布的天空裂开了一道缝隙,瞬间放射出万道金光,前方的路仿佛铺满了璀璨的霞光,她想这是祖先冥冥之中的某种暗示吧。她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值深秋,云峰山巍峨矗立,田野一片萧瑟,祖先生活的古城,淹没于近在咫尺的水下,她面对这一湖碧水,遥想几千年前的祖先,治水蒙冤,迁徙北方,教民兴耕,后人又改姓埋名,流布四方。作为共工的后人,四千年后来到了这里,双脚踩在龚氏、洪氏的发源土地上,一种回家的温暖从心头涌起,内心的几许悲凉,被欣慰和兴奋冲淡。

  2015年3月22日,龚氏、洪氏宗亲到不老屯水库北岸祭奠共工,那天恰巧是世界水日,仪式刚开始,忽然一股龙卷风从水面翩然而起,盘旋上升,慢慢地与天上白云相连,云彩仿佛幻化成一个白须飘然的老人,回眸着一湖碧水和膜拜的后人。倏忽龙卷风戛然而止,无影无踪,天上的白云也变得丝丝缕缕了。面对这座圣山、这湖碧水、这群族人,龚巧玉院士百感交集,家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坚定自己的信念:寻根谒祖是自己三生有幸的事,也是件莫大幸福的事,对于家族、不老屯地区乃至密云而言,更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事,因此不仅要做,还要做好。几年间,水库北岸留下她深深浅浅的足迹,印证着她艰辛的寻根之旅。从2013年开始,她组织考察团队,十几次驱车到密云县不老屯镇,数次请专家论证、实地考察和民间走访,长期科研工作,造就了她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最终认定不老屯镇是龚姓鼻祖共工氏的发源地之一。龚巧玉说:“在密云寻根问祖的时候,我们聘请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社科院以及建设部的水文专家一起多次进行了论证。”

巾帼力量|龚巧玉:致力生态文明的联合国女院士

到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谒祖寻根

  龚巧玉院士把自己的考察研究成果,告诉于中华龚氏的宗亲,在她的倡议下,2014年3月21日,来自全国13个省中华龚氏宗亲恳亲代表团聚集在北京中科院的客座公寓,组织赴密云县不老屯镇密云水库北岸考察“共工城”遗址谒祖恳亲活动。22日上午,在龚巧玉院士为团长的带领下,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龚望生研究员、中华龚氏宗亲联合会发起人龚龙泉、龚望生、龚泉元、龚云定、龚厚臣、龚岳儒、龚求山、龚助科、龚节东、龚多祥、龚风国等宗亲代表48人,驱车到不老屯镇谒祖寻根。不老屯镇政府对联合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举行了座谈会,组织全体人员观看北京电视台《寻找共工城》节目视频,会上听取有关专家发现不老屯存有四千年前“共工城”的遗址的报告等活动。

  2019年“祭祀水神共工习俗”成为第六批密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祭祀水神共工与白龙潭等地祭祀龙神一脉相承,两者合二为一,具有一致性,其习俗一直一代一代活态传承至今。

  祭祀水神分两部分,一是皇家祭祀龙神,即官祭。从乾隆后期到光绪时期,官方到密云祭祀水神就达上百次之多,香火鼎盛,从未间断,并留有乾隆、嘉庆及大臣李鸿章的《龙神庙碑记》等诗文碑刻。

  嘉庆时期,对白龙潭龙王庙举行春秋二祀,且形成制度。祭祀仪式由“祭期、祭品、仪注、祝辞”四项内容组成。二是民间祭祀龙神。民国时期,当旱情严重时,附近村民集合起来去龙潭“求雨”,新中国成立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在此祭祀龙神,逐渐形成白龙潭龙神祈福庙会。民众在初三那天,从四面八方来赶庙会,有密云地区的不老屯、高岭、太师屯等镇赶庙会的男女老少,也有南至天津、北京、保定,北到热河、丰宁、滦平等地的民众,人数可达数千人。先是请香,祭祀龙神,观看戏剧、花会表演,有河北梆子、评戏等;花会有高跷、舞狮、中幡等十几档。同时展销地方特产,密云水库的各种鲜鱼、黄土坎鸭梨、坟庄核桃等,品种繁多,场面热闹红火。

  此习俗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蕴涵着深刻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敬畏水,珍惜水,爱护水,感恩水。对潮白河流域环境的变迁,探究民间信仰与水源保护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近年来,在联合国生态安全科学院中国分院龚巧玉院长的带领下,得到密云区党史办、文化馆,不老屯镇政府有关领导、专家高度重视和支持,共同挖掘水神共工文化;来自全国几十个省市的龚氏、洪氏代表在每年3月22日世界水日期间,聚集在不老屯镇,把上千年的祭拜水神仪式与当地保护首都水源地的民俗相结合,丰富了祭祀水神共工习俗的内涵,并制订了保护计划,为民众参与水神祭祀,比如在燕落村的水神共工民俗文化广场,配合千年古镇不老屯镇政府建设燕落村民俗文化村文旅等项目,建立乡村民俗文化村,助力首都水源保护和密云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人这样评价龚巧玉和她的工作:一事精致,便已动人,从一而终,就是深邃,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堪称完美。执着践行水生态的地质勘探研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这就是作为联合国院士龚巧玉的真实写照。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