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未命名

河南沁阳:产业扶贫遍地花 增收致富成效佳

 

 

河南沁阳:产业扶贫遍地花 增收致富成效佳

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电(国家级期刊•中国经贸杂志社副主编郝江华推荐,编辑:李佛亮  吴明)素有“覃怀古郡,河朔名邦,商隐故里,乐圣之乡”美誉之称的河南省沁阳市,是豫、晋交通的重要门户,属河南省重点城镇化试点市、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和首批扩权县市之一。近年来,为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立足发展基础与资源禀赋,沁阳市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以“户有项目覆盖、村有扶贫基地、乡有产业龙头”和“把传统产业做大、把优势产业做强、把新兴产业做优”为目标,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拓展出一条全方位引动发展、立体式助力脱贫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高标定位,因地制宜谋划产业

规划先行、谋定后动,精心编制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引导扶贫产业科学高效发展。

科学谋划布局。结合地理优势、产业现状和传统习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变“短板”为“跳板”,谋划“三区四带五基地”:以山王庄镇为中心区域的“四大怀药”传统种植区,以崇义镇为中心区域的大棚蔬菜传统设施农业区,以王召乡为中心区域的瓜、棉、麦三种三收套种示范区;沁北沿山区经济林发展带,沁河沿线滩区怀药种植和观光农业经济发展带,沁工路沿线粮食种植发展带,沁河、丹河峡谷风景区和九渡水库旅游经济发展带;以老师傅、慧丰驴产品加工业为主的驴产业基地,禾丰饲料加工业为主的原料种植基地,木本油料加工为主的油用牡丹种植基地,皮筋加工为主的头饰生产基地,光伏发电为主的光伏扶贫基地。

规模提升能力。将扶贫项目谋划与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相结合,吸纳贫困户参与规模化经营,与贫困户建立稳定带动关系,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投资700万元的紫陵镇头饰加工园、投资343.8万元的王召乡高效农业园已初具规模,在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业促进增收。把贫困户就业增收作为产业扶贫的根本目的,确定“产业到人、人对产业”的工作标准,避免产业扶贫与脱贫致富“两张皮”。打造柏香镇南西村食用菌栽培、西向镇解住村蔬菜大棚等精准扶贫就业点29个,吸纳周边2260名村民就近就业,促进项目到村、岗位到户、技能到人、政策到家,让贫困群众上班能哄娃、打工能种地、在家能脱贫,实现群众、企业、产业、村集体经济“四赢”局面。

突出优势,长短结合发展产业

坚持“就业灵活方便、操作简单易学、市场前景广阔”的原则,选准产业方向,把脱贫攻坚和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互联网+”等紧密结合起来,把特色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和后发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61.8万元,实施了山路平村、张老湾村、簸箕掌村、南住村、西苟庄村、后庄村缝纫加工等7个项目,新建厂房面积3000余平方米,购置机械242台,让300个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崇义镇西苟庄村依托食用菌、哈密瓜、果蔬种植等产业,建设大棚33座,吸纳贫困群众在合作社务工,人均月均增收1500元以上,加土地分红、股金分红,年收入达3万余元。柏香镇南西村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设食用菌种植大棚16座,带动103户贫困户实现增收,年增收500元至1800元。西向镇解住村新建12座“水肥一体化蔬菜大棚”,覆盖解住村87户贫困户,每年分红491元。

壮大传统产业。紫陵镇依托全国最大的皮筋头饰加工基地的优势,以“小皮筋撬动大产业”,全镇从事皮筋头饰加工生产专业户200余户,带动闲散劳动力30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其中基地就业贫困群众85人,在家加工贫困群众200余人。依托祺雅头饰品有限公司,在园区建设头饰加工厂房,覆盖50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6个贫困村村集体,通过发展头饰品电子商务,已为504户贫困群众分红70万元。

扶持新兴产业。本着“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原则,20个贫困村均建立一个“爱心帮扶小菜园”,在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的基础上吸纳贫困群众务工就业。目前,20个小菜园共种植蔬菜400余亩,实现销售138.9万元,20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有效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增收问题。“千县万镇寻源记—沁阳市市长直播特产怀山药”活动借助京东直播平台,通过“主播互动+市长带货”的创新形式,分管副市长化身“带货达人”直播卖货,展示、推介、销售优质特色农产品,现场观看人数37.45万人次,点赞24.33万次,弹幕互动评论2100条,销售金额达85.4万余元。

政策保障,汇聚合力提升产业

持续加大政策和资金保障,打好政策扶持“组合拳”。

强化财政投入。把扶贫资金重点用于产业扶贫,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倾斜,为产业扶贫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2016至2019年,实施产业项目52个,投入资金3749.14万元,覆盖4264户贫困户,产业项目每年户增收400至1500元。2020年,投入资金2397.01万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23个,产业项目资金占扶贫项目资金的53.77%。

加大金融扶持。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建立和完善风险保障机制,大幅度提高贫困户获贷率。设置596万元财政风险补偿基金,采取“政府+合作社+银行+担保公司”四位一体方式,支持贫困对象发展产业脱贫。2019年,发放金融扶贫小额贷款48户213万元,2020年以来,发放金融扶贫小额信贷175户474.19万元,累计发放260户1150.19万元。

坚持政策激励。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收集、发布贫困户基本情况、帮扶政策落实、扶贫产业发展等信息资源,将帮扶政策和贫困群众参与情况挂钩,激发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广泛宣传柏香镇南西村史兆成等发展产业、带贫致富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弘扬勤劳致富精神,激励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我们将立足产业优势,进一步激活发展动力。”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志强说:“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就业,在产业发展中创业,在产业发展中实现稳定增收,阻断贫困的发生。”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